黄先生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367 直线
陈小姐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105 直线
范小姐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050 直线
  黄小姐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010 直线
  刘小姐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280 直线
  李先生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 (0752)2509210 直线
惠州颐讯微信公众号
惠州颐讯微信公众号
养老管理软件试用
香港养老机构北拓 “港式安老”在艰难摸索

日期:2013-06-22 来源:大公报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20130622041024476.jpg

香港容许移居广东的长者在当地领取高龄津贴的“广东计划”将于11月前推展,此举不仅为受惠的3万名长者带来喜讯,亦为正在内地苦撑营运的港资养老院注入强心针。广东省民政厅对大公报透露,今年底料出台土地优惠细则,对符合条件的港资养老院优先以划拨形式供应用地;粤港政府亦会探讨两地养老医疗社保不对接的瓶颈问题。

港府日前宣布,将于11月前推行容许移居广东省的长者在当地领取高龄津贴(俗称“生果金”)的“广东计划”,意味受惠的3万多名长者毋须回港居住满60天,亦符合领取每月1135元“生果金”的资格。至于刚于4月推行的每月2200元长津,劳福局局长张建宗表示,目前不考虑纳入“广东计划”,但“待两个计划实施一段时间,不会太久,希望在一年内展开检讨。只要掌握实际运作情况,一定会认真考虑容许长者在广东领取长津”。

老人盼到迟来的幸福

70多岁的何婆婆听闻这一信息后喜极而泣,满茧的手掌用力擦了擦泛红的眼角,“如一场及时雨”。“8年前带来的8万多元积蓄,尽管很省至今也差不多花完了”。她曾经中风,在港无住屋;加上为省租金,选择入住距广州市区近两小时车程的白云区养老院,8年来没取过“生果金”。相比何婆婆,远在肇庆伸手助人护老颐养院的80岁刘姑,之前对回港领取“生果金”更是“遥不可及”。她苦笑说,“以往曾有被港府遗弃的感觉,现在也算是迟来的幸福”。

作为内地首家港资独资养老机构,伸手助人护老颐养院总监伍尚伟亦感叹“终于见到曙光”。他称,港府原先规定长者需在一定时限内回港经审核才能领取“生果金”、医疗津贴等,导致较多有意北上者望而却步,不少人即使北上了亦被迫回流。如该院入住的香港长者最多时达60多位,目前仅剩馀26位。

医保报销仍是“拦路虎”

这一惨淡境况亦出现在广州红升侨颐养老院。作为广州唯一的港资独资养老机构,红升侨颐养老院开业2年仍亏损运营。红升侨颐养老院香港投资人白玉洁说:“仅工资支出就占45%,水电费也占10%。”她说,虽然市政府按CEPA给予税收、用水、用电等优惠待遇,提供1万(人民币 下同)到3万元不等的资助,且视乎老人自理程度,对每个床位给予100、200、300元不等的运营补助,但依然入不敷支。香港投资人白玉洁还透露,该院最多时有10多名香港老人,去年8月还有8名,如今仅剩1人。她坦言,“解禁”生果金可为北上养老者“解燃眉之急”,但最大的“拦路虎”还是医保跨境报销问题。

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、工联会内地咨询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亦均反映,10年前,长者月均2000港元在内地生活算不错,但近年人民币升值、物价飙升等影响,养老“质量”已大打折扣;而看病要自付费用,已成为北上养老最大的负担,也是较多老人北上的主要顾虑之一。据统计,近年工联会内地中心年均协助近200名长者回港,新家园协会近两年亦每年帮助过百名有经济困难长者返港求助。

对于粤港医疗社保未对接的现状,广东省民政厅官员对大公报表示,这已成为港人到粤养老的瓶颈问题,两地相关部门曾多次交涉未能找到解决方法,但粤港政府仍会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。该官员认为,港府今次对生果金全面“松绑”,已为吸引更多港人广东养老“开个好头”,亦为正在苦撑的港资养老院运营注入强心针。据悉,自2007年CEPA补充协议四允许港资以广东为试点独资养老机构以来,至今仅在广州、肇庆、深圳开了3家。

研究降养老院准入门槛

为进一步支持港资独资在粤办养老院,目前广东省民政厅正牵头制定提供土地优惠条件,料今年底前可出台,将优先安排有关项目用地计划指标,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以划拨形式供应用地。下一步,还将开闢“绿色通道”,再降低港资养老院的资金准入门槛和运营成本。

白玉洁对广东省民政部门的新举措表示欢迎,认为可减轻港资养老院的运营负担,吸引更多港资投入“银髮市场”;同时希望港府继生果金后,再抓紧研究维护北上养老者的权益,如续把长者生活津贴纳入“广东计划”,购买内地价格更低、服务更好的私人养老院床位。也有港资养老院负责人建议,在粤港医疗社保未对接的现实情况下,港府可根据CEPA协议在广东兴建医院,为北上长者提供“就地看病就地报销”等便利。



×